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首发 |湖大《理想国》读书会纪要(第8卷):政制衰败与循环

2017-07-11 肖洪泳 蒋海松等 湖湘人文读书会



思想照亮现实,经典引领人生



编者按:湖湘人文读书会、岳之麓学园系湖南大学法学院部分师生自发组织的读书团队,由肖洪泳老师、蒋海松老师等担任指导老师。其中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每周六晚集中研读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主要参与人为肖老师及蒋老师指导硕士生。大体上每次讨论一卷。每次设主题发言人、主题评议人等。以下为读书会讨论摘要,由刘莎沙、李艺臻、李鑫、夏叶等整理,曹孝前统筹修正。参与人中,若无特殊标志均为湖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第 八 卷


《理想国》第7次读书会

岳之麓学园经典读书会系列

湖湘人文读书会系列

肖门蒋门读书会系列之经典著作阶段-第7次

时间:周六晚(2016年3月5日)18:30-21:30

地点湖大法学院216教室

主题柏拉图《理想国》第八、九卷

主持、总体点评肖洪泳老师、蒋海松老师

主题发言人曹孝前(第八卷)、夏叶(第九卷)

主评议人:蒋祺(第八卷)、李鑫(第九卷

自由评议人所有参与人



         

       曹孝前(主题发言人):第八卷紧接第四卷卷尾柏拉图提出的“有多少种政体就有多少中灵魂”的观点,详细阐述王政、贵族政制之外的四种政体——荣誉政制、寡头政体、平民政制、僭主政制——的产生、特点、对应的人的灵魂,以及政体、对应的人相继堕落的发展趋势。

       首先,荣誉政制从贵族政制而来。由于国家的动乱、不合理生育产生不是最优秀的统治者,他们愈来愈缺乏教养,丧失分辨金银铜铁的能力,从而产生不平衡、引发战争和仇恨,分化为趋向私利的铜铁集团和趋向美德的金银集团,两者取得妥协,护卫者变成了奴役和压迫者。荣誉政制的最突出特点是好胜、爱荣誉,勇敢起主导作用。对应人的灵魂为好胜、爱掌权、爱荣誉,产生于父亲灌输的理性和受他人影响的激情、欲望这两种力量的争夺中。


       其次,寡头政制产生于过于看重钱财而瞧不起善德,歌颂富人、让富人掌权而鄙视穷人之类的缘由,由荣誉政治堕落而来。这种政制下挥霍浪费,充满戾气,社会贫富差距增大,以钱财而不是善为掌权标准,大量雄峰式的人物存在。其对应的人的灵魂建立在财富基础上,崇拜金钱、寸利必得,没有心灵自身和谐一致的真正的至善。

       再次,寡头政制贪得无厌追求财富,导致严重贫富分化,相互仇恨而引发革命,于是追求同等公民权的贫民在斗争中取胜,便形成了民主政制。民主政制追求极端的自由,认为所有快乐一律平等,应当受到同等的尊重,蔑视建立理想国家时所宣布的庄严原则,以轻薄浮躁的态度践踏国家理想。这种极端的自由只能导致极端的奴役,导致极权政治。极权政治的领袖需要,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这种人善于演说且能干的人,最终成为领袖人物、窃取国家大权,通过一切可能手段控制民众和一切反对声音。领袖人物由一个保护者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僭主独裁者。僭主是醒着时能够干出睡梦中的那种事的人,是最不幸福的人;僭主政制是城邦的最后的祸害,是最恶的。


       蒋祺(主评议人):本卷主要谈论两个问题,即四种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的产生和对应的人的性格。政体是怎么产生的?政体是从城邦中公民的性格产生的。荣誉政体是一个好的政体,但他的后代不是在合适的时候生育,这种人不寻求内在美德,而是以金钱为追逐目标。金银集团追求内在美德,铜铁集团追求财富积累,从而导致两大集团的对立、冲突。追求金钱的人多的话,就形成寡头政体,他们贪得无厌追求最大可能的财富,看不起穷人,崇拜富人,社会分化成贫富两大阶级,穷人希望通过革命获得富人的钱财。


形势继续发展,进而分化成类似于今天的政党,要求发扬民主,充分表达意见,并且过度追求自由,反对任何形式限制。但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合理规制,当自由到达一定程度但又不能忍受任何约束时便会产生极端自由。一个弱势政府无法约束极端自由,因此会需要一个强大的极权政治,这便是僭主政治产生的基础。僭主通过演讲煽动人们,窃取革命果实,获得权力,控制大众。

       肖洪泳(湖大法学院老师):本卷需要思考两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柏拉图要谈从王政到僭主政制的堕落?政体堕落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蒋祺:我认为是城邦公民内在追求的变化,导致社会风气的不同,从而导致政体的不同。

       肖洪泳:为什么同一种政体中,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荣誉政体中到最后为什么不追求荣誉而追求金钱?


       王大封(湖南师大硕士):第四卷提到美德是一种而邪恶却无数,美德对应王政,追求理念的善,可以此为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其他的制度。在王政中,国家和个人达到了和谐。哲学王凭借其智慧本应该挑选出优秀的后代,但他也会犯错,选出了不合适的后代,比如把军人当做哲学王,导致整个城邦追求荣誉。这是我关于王政堕落成荣誉政制的一点看法。

       关于这一卷我有两个问题,一是数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在数与正义的关系上明显可以看到毕达哥拉斯对柏拉图的影响,毕达哥拉斯认为数之间的和谐就是正义,柏拉图也接受了这种观点。王政的起点便是各司其职,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天赋选择职业,这是个人的和谐;每个职业做自己的事情,这便形成了城邦的和谐。二是政治学和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这一卷考察个人和国家的道德品质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把政体划分为正宗的和变态的,各有三种,正宗的三种,变态的三种。那么,亚里士多德与他老师柏拉图对于政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李艺臻:柏拉图描述的政体堕落,反映了从理念世界的“一”到现象世界的“多”的变化过程。王政中的国家是“一”, 国家整体的理智战胜了欲望。到荣誉政体中,一部分人变成了爱荣誉的人,城邦分裂成了两部分。到寡头政体中,一部分追求财富,国家进一步分裂。到了民主政体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进而分裂成了无数。最后到僭主政体,国家完全不再是王政中那个“一”的国家,而是分裂的多个。王政是“一”,对应的是理念世界的国家,堕落的四种政体是复数的国家,对应的是现象世界的国家。


       李剑瑾(湖大法学院博士):柏拉图写《理想国》的时期是雅典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发展能带来社会阶层的变动,阶层的变动带来国家政体的变化。王政是一个阶层固化的政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给阶层带来变化。任何一个社会或历史的变迁,都是源于新旧精英阶层冲突,新的阶层要上升,而旧的阶层固守既得利益,社会矛盾因此而产生,然后导致社会的变革。


       李鑫:柏拉图谈到的五种政体的堕落,看似是历史的演化过程,但并不是历史的必然,他只是提供了政体的模板。五种政体对应了五种心灵,似乎是心灵的变动牵引了体制的变动。无论哪种政体的变动,都是由于过分追求某一种价值从而导致平衡被打破。从王政到荣誉政治是不合适的生育,荣誉政治极端地追求荣誉反而对荣誉政治造成了破坏,寡头政治极端地追求财富反而败坏了寡头政治,民主政治极端地追求自由导致了自由体制的破坏。


       曹孝前:我认为理想国是柏拉图用理念的善打造的一个样板,在书中设置政体的堕落是谈政体的恶,以衬托善的政治体制。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哲学王应该下来检验作为理念的王政是不是合理的;其理想国要服务于当时雅典政治的现状,要通过现实检验和修正理念。


       肖洪泳:五种政体的堕落是为理想国家的样板奠定最重要的基础。王政跟其他政体一样都是现象世界的政体,贵族政治看起来是用智慧来治理国家,但不是用理念世界的智慧,是在现实世界中实施智慧,是现象世界中最好的政体,然而这个最好的政体还是会堕落。每个政体都有自己的根本原则,但每个政体都是被自己的根本原则所推翻。王政以智慧为根本原则,但智慧有限,统治者会犯错,选错了对象,王政转变为荣誉政体。在荣誉政体下重视爵位,而用金钱可以买卖爵位,对荣誉的追求转化成了对金钱的追求。

    

    寡头政治以财产作为根本原则,统治阶级很有钱财,后代无所作为,穷人看不起他们,发起革命夺取政权,颠覆成平民政体。平民政体中,自由为根本原则,每个人都可以干事,但没有方向,这就为僭主提供了机会,由此转变成了极端奴役的僭主政体。这说明一个政治原理:任何一个现象世界的政体原则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仰仗理念世界的理想国,不然无路可逃。可见,柏拉图是通过五个政体以自己的原则颠覆自身来论证理想国家作为样板的指引意义。这也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区别。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分为三种,正宗三种,变态三种,没有理想样板,只有经验,对政体的理解主要是停留在现象世界或经验世界的层面。


       文本当中还提到了一些有意思的观点。柏拉图在谈到政体和公民心灵的关系时,提到“政治制度是从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了其他一切的方向”。制度由习惯产生,人造就了制度,制度也造就着人。由此来划分五种政体原则,不同的原则造就了不同的心灵。五种政体不能当成历史的必然,但从历史宏观的角度中去看,在某些国家地区,有可能会对应有这种变化。放在中国来看,三皇五帝时代是王政,拥有智慧统治着国家。到秦汉帝国一统天下,变成荣誉政治。隋唐代表中国的盛世,进入到追求财富的寡头政体,近现代则进入到民主政体。从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欧洲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社会也类似经历了柏拉图所讲的这个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柏拉图的政治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历史远见的。


       20世纪的世界史是僭主史,斯大林主义、希特勒纳粹主义给人类带了毁灭性的灾难。那么问题在于,为什么人类能够走出这样的极端奴役?对此柏拉图有伟大的见解,他为民主政体保留了复杂的情怀。民主政体虽然只比僭主政体好那么一点,但它最为多样化,能找到很多富有价值的东西,是寻找一种制度最合适的地方。民主政体中隐含了三个最重要的理念:自由、宽容、平等。在现实社会中,民主社会容易走向极端,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自由走向极端变成奴役,宽容走向极端变成和谐,平等走向极端变成平均。柏拉图在其他地方也推崇民主政体,但这种民主政体是更为健康的民主政体,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将民主政体看成一种正宗的政体、健康的政体,明显是对柏拉图的继承和发展。

       蒋海松(湖大法学院老师)

      应当看到的是,柏拉图批评的是雅典变态的民主,现在自由主义主张的民主是孟德斯鸠、霍布斯在吸收了雅典的民主教训之上形成的。柏拉图认识到,民主制有很多问题,但至少有一个优点,在其他政体中哲学家毫无立锥之地,甚至性命难保,但在民主政体中,能包容人性情的多元,哲学家至少有一席之地,但此时的哲学下降为激情的宣扬,语言的优势。民主让每个人活,但每个人都活得没有尊严,宽容了哲学,又把哲学弄成品质不纯。


    需要分清楚一个问题,有不少人用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批评对抗现在社会中对于自由的追求,这是一种错位。柏拉图批评的是变态的自由。而我们现在的自由是低层次的,还应该往上走,经过改良的自由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我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政体上的思想是一致的,都主张和谐有序的社会形态,建立法治精神引导的社会。只是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经验主义者,但方向上是柏拉图的。

       每一种政体的堕落是内在精神的腐化。关于戏剧的堕落、雅典政治的堕落,柏拉图说,戏剧的堕落就像打开的水龙头,一打开就关不住。民主政体宽容多样化地存在,但是没有方向;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又是混乱的。在这种无序的状况下,僭主振臂一挥说跟我走,大家自然就跟随了他。一旦僭主羽翼丰满,就露出了狼的本性。这便是民主政体堕落成僭主政体,自由被极端奴役取代的变化过程。心灵没有方向感,现在网络民主最能说明这一点,每个人都在发微博,自由表达,但没有精神高度。


       每一种政体对应一种心灵,只有民主政体是不对应心灵的。荣誉政体对应人的激情,僭主政体对应人的欲望,民主宽容所有人,三种灵魂要素都可以呈现。每一种政体对应一种生活方式,与西方的政治哲学有关,政体决定论,政治建构定下来会有一种决定的因素,社会生活就完全不一样。跟我们中国不一样,我们缺乏对政体的讨论,诸子百家几乎并不研究政体,讨论的都是君权下制度的微调。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对政体研究更深入,孟德斯鸠更是集大成者。现实中,柏拉图认为最好的的政体是混合政体,雅典式的民主加斯巴达的式专制。甚至《理想国》的哲学王和《法律篇》的夜间议事会,本身还是带有一些专制的色彩,但在柏拉图看来,这不是缺点,这恰恰是为了为了保持高贵生活之所必需。单纯的民主制宽容但没有方向,在方向的引导上是不是需要另外的政制精神?这些是可能讨论的。


理想国读书会系列

连载首发|湖大《理想国》读书会纪要(第1卷)

连载首发|湖大《理想国》读书会纪要(第2卷)

连载首发|湖大《理想国》读书会纪要(第3卷)

连载首发|湖大《理想国》读书会纪要(第4卷):城邦的四种美德

连载首发|湖大《理想国》读书会纪要(第5卷):三次浪潮

连载首发 |湖大《理想国》读书会纪要(第6卷):真伪哲学家

连载首发 |湖大《理想国》读书会纪要(第7卷):走出洞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